区人民政府
关于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议案及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报告
——2024年11月22日在夷陵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程琼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报告区六届三次会议议案续办及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续办情况
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抢抓入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重大机遇,加快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助推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议案》,区政府持续跟踪续办,提升办理质效,议案现已基本办结。
1.坚持规划引领。6月6日,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工作。《宜昌百里荒旅游度假区创建总体规划》《宜昌环百里荒农旅融合示范带专项规划(2023-2035)》已通过市级评审,正在对接落实相关规划批复。新修编《宜昌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持续打造“两山”转化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基地建设经验。
2.突出项目支撑。争取夷陵牛养殖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资金400万元、培育项目资金10万元、区级财政预算100万元用于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推动百里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争取省预算内投资400万元,实施百里荒旅游基础设施(一期)项目。百里荒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二期)已全面动工,森林木屋酒店及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预计年底前完成建设;温泉酒店开发合作事宜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即将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3.聚焦服务保障。经发控股集团联合百里荒旅游开发公司成立投融资平台,争取国家专项债、EOD等项目。将“百里荒康养小镇”“百里荒康养度假区”“百里荒通用机场”等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争取350亩供地用于保障百里荒项目建设。6月14日,百里荒旅游度假区入选湖北省十大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8月1日,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被授予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二、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来,政府系统承办代表建议85件,已全部办结,办复率、见面率及满意率100%,具体情况如下:
(一)已落实或基本落实的建议57件,占67.06%。
1.夯实产业基础。认真办理袁亮、朱永波、张祥东等代表关于加快产业发展相关建议,围绕“奋进‘双千百强’ 引领宜昌主城”,聚焦“2+1+1”产业布局,推动产业与城市建设“双集中”。8月2日,我区进位全国百强区第96位。
一是筑牢工业根基。坚持“产业兴区、工业强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楚能一期项目1、2号车间已全面量产,前三季度实现产值55.74亿元。稻花香万吨馫香型白酒基地项目2-5#陶坛酒库及10#酿酒车间主体已完工,年底前实现阶段性投产。宜昌船柴铸造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厂房钢结构吊装,春节前启动设备安装。9月12日,京能源网荷储智慧能源项目落户高铁北站产业园,一期预计投资约30亿元。前三季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总数达到259家。
二是做强农业支撑。持续推动农业“五链一体”,围绕粮油菜产业链,聚焦玛瑙河流域,紧盯“123456”目标,着力打造精品粮油菜等4条特色产业示范带。4月,我区选送2份晚熟柑橘样品在省晚熟柑橘鉴评会上荣获1金1银;6月13日,承办发展茶叶新质生产力暨振兴三峡茶产业大会;“下堡坪天麻”“邓村绿茶”分别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截至10月底,已在鸦鹊岭镇、小溪塔街道成立专业服务组织13家,服务农户4200余户、服务面积3.65万亩。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翠林农牧、香楠茶业等市级龙头企业13个;三峡畜牧产业园一期已完成90%,已有食尚家等15家企业入驻。三峡中药材产业园建设已完成96%,已有9个企业签约入驻。
三是巩固文旅成效。以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核心区为目标,持续推动文旅融合。3月23日,三游洞纳入湖北省第三批文化遗址公园名录。10月1日,黄陵庙沉浸式夜游项目“神牛奇庙夜”正式运营。争取资金5000万元,新建三峡水利智慧展示馆,项目正在进行场平。加快三峡茶旅小镇项目建设,2号和5号茶庄已于6月建成,首批合作乡村民宿已运营。举办第十届“缤纷四季•乡约夷陵”乡村游、“百里荒山楂树之恋”高山歌会等活动50余场,开展山地越野挑战赛等赛事30余场。组织第三届“美宿峡江•静泊夷陵”民宿评选。1月8日,渡心•南岔湾石屋民宿被评为国家甲级旅游民宿。4月20日,我区获评“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完善城市功能。聚焦王玉凤、刘之明、吴凤英等代表关于城市发展相关建议,推动城市建设和片区更新,提升城市能级。
一是激发城市活力。打造锦湖公园、水滴公园等5处口袋公园,新建发展大道艺术化公交廊道18个。提档升级烟火Yeah巷,招引“夷陵虾城”等美食店入驻,举办“龙虾电音节”“冰火音乐节”等主题活动,打造高质量夜间消费圈。9月30日,完成滨河公园改造,推动城市空间高品质融合。盘活平云汽车城,新增贝乐谷游乐园,开发河心公园水上运动,举办黄柏河桨板公开赛,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
二是推动城市更新。加快夷陵三巷片区改造,天和农贸市场危旧房已于11月11日全部拆除,拟改造新建青年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推进幸福家园、泉源小区等24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5部电梯加装。整治嘉豪城、平云二路等易涝点8处,实施东方大道、夷陵万达等微改造5处,整治管网12公里。新增上海中学、区文化中心等停车场7处,增加泊位621个。高标准建设集锦桥等驿站化公厕5座。完成夷兴一巷、东湖八巷等4条背街小巷治理。完成鄢家河小学人行天桥和三峡高中南门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畅通交通循环。完成小鸦路1.9公里路面处理及900米水稳层铺设。昌磷路(一期)正在进行“5桥2隧”施工,计划年底前通车。G348鸦鹊岭至土门段公路建设项目正在进行邱家湾大桥、高湖冲大桥等控制性工程施工。新改建农村公路140公里,改造漫水桥涵24座,完成S312宜兴线、南莲线等5条旅游道路提档升级。
3.守牢生态屏障。聚焦张健、赵兵、屈克全等代表关于生态保护相关建议,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一是推动流域治理。投资9460万元实施墩子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项目17个,已完成墩子河生态补水、修复等5个项目;探索墩子河流域“稻田—果园—鱼池”协同治理等小切口试验,已治理河道12公里,新建或整治生态坝5座。实施玛瑙河流域、分乡及龙泉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可新增耕地2500亩。对西北口水库增殖放流生态鱼30万尾。完成9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并验收销号。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25家大中型矿山全面完成绿色矿山建设,13家矿山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推动中孚化工关闭退出及重整搬迁,正在进行设备拆除及破产重组。争取亚行贷款8.6亿元,实施乡村绿色发展项目,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化肥减量示范区2.6万亩。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三是建设美丽乡村。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拆除违建1628处,整治空中“飞线”5.4万米,新建美丽村湾31个。争取中央和省级危改补助资金148万元,拆除土坯房588栋。统筹调度资金4000万元,建设玛瑙河流域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插旗村、高场村等1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4.16%。8月7日,鸦鹊岭镇金和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名单。
4.增进民生福祉。吸收崔建华、艾文兵、李大攀等代表关于民生福祉相关建议,聚焦民生短板,做好民生保障。
一是优化医疗服务。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开展医疗领域“群腐”集中整治;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引进第三方资金池落实零星医保报销24小时到账。夷陵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科建设达到C级标准。修订《夷陵区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方案》,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开展“规范化药房”“示范国医堂”“中医阁”创建。
二是强化教育保障。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2%,6月已通过省级验收。平湖小学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拟于12月完工验收。丁家坝幼儿园已进场施工。三峡高中学生宿舍楼项目已于11月6日开标。完成第三轮“区管校聘”改革,城乡轮岗教师210人。7月19日,整合东湖初中和鄢家河初中,成立东湖初中教育集团。
三是聚焦民生服务。城镇新增就业9642人,脱贫人口就业9837人。出台《调整转移支付基数提高村干部待遇的建议方案》,拟于2025年1月全面执行。9月25日,出台民生服务保障“27条”,加快城区引人聚人。完成楚能公寓一期、夷盟包装科技人才职工租赁住房项目建设,筹集房源1478套,完成分配1283套,发放租赁补贴219.69万元。投资3亿元实施2024年续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一期)项目8个,登岭水厂、深溪净水厂等工程基本完工。改造老旧燃气管道28.43公里、燃气设施161处。
(二)正在落实或列入计划逐步落实的建议20件,占23.53%。
这部分建议受要素审批、财政资金等因素影响,办理周期长,相关责任单位正在积极谋划,逐步落实。如张长慧代表“关于实施黄柏河西支及晓峰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已完成雾渡河防洪治理工程初设批复,正在向上争取资金。刘卫国代表“关于加快推进G348国道鸦鹊岭绕集镇段建设的建议”,正在编制施工图。裴开元代表“关于三峡教育园区预选址的建议”,正在结合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推动坝区教育整合。蔡坤洪代表“关于对已收储未利用的土地纳入区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管理的建议”,正在起草我区储备土地及批而未供土地管理办法。
(三)受政策、管理权限、财力等因素制约暂不能解决或办理的建议8件,占9.41%。
如刘鸿鹄代表“关于建设雾渡河镇公益性公墓的建议”,卢大菊代表“关于优化邓村幼儿园校点布局的建议”,杨欣代表“关于协助完成三斗坪游客中心人行过街天桥项目跨国道审批的建议”,姚登科代表“关于增设G348三峡公路路灯解决道路亮化问题的建议”等,这些建议聚焦民生,但因存在政策障碍或暂不具备落实条件,目前无法解决,请代表们予以谅解。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建议办理工作领导机制,重点建议区政府领导亲自领衔协调部署。各承办单位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办公室抓协调、职能股室具体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督办。召开中期督办会,以会代督、以会代训;紧盯6.30、9.30等时间节点,建立内部通报机制,强化跟踪督办,对建议办理情况定期通报并预警提醒,推动建议办理提质增效。
(三)严格审核。对承办单位答复严格把关,退回重新办理答复21件,要求答复具备针对性,杜绝答非所问;对有能力解决的建议,督促承办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确实无法解决的建议,要求直截了当向代表解释说明。
四、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2024年度建议办理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距人大代表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重视不够。部分承办单位与代表沟通联系不足,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协调力度不大。二是办理质效不高。少数承办单位办理无实质性进展,答复避重就轻。三是主会办单位统筹配合不强。部分建议办理过程中存在推诿扯皮、“主办难办、会办不办”的情况。下一步,区政府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措施,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人大建议办理工作再上新台阶。